Darkened underpass

czerny

雖然車尼爾 op. 599 No. 58, 59, 61 還不夠熟(指能夠比照油管上其它人示範的速度,如果正統是 120~130 BPM,我大概是 60~80 BPM吧),還是繼續趕進度往下練第62號。

說起來到 70 號的練習曲目內容並不算複雜,頭痛的是要展現熟練的速度比拼。但對我這種無法再和小孩年青人拼體力衝刺指力靭度的中老年,練習這些曲目的樂趣大概就是用來應證音樂理論和弦的搭配規則是否符合的微小樂趣。

從曲子最前頭的昇降符號標示可知其為 G大調(也可能是同樣須昇F 的 E小調,不過從其左手和弦大量應用 G Major/ D Major 可排除為 E 小調的可能性。)

故回到曲子本身的內容,其左手和弦在前半段(1~3 行)除了在第13小節出現比較奇怪的 CDA ,其它只用了 G 大調(tonic) / F Major( dominant) 二種和弦。再看右手主旋律,許多小節的三個八分音要求彈出 staccato (斷奏、跳音),但頭痛的是下一個小節又要維持圓滑線連奏的平順 (slur、legato)。

#czerny

因為這一段 (No. 58 ~ No.70 )車尼爾 599 的練習重點是音樂表現的自由輕巧,倒是沒有乖乖地按次序一號二號練下去(也沒有背譜,因為覺得背音階有點無趣),故練完 58, 59 後便跳過 60 來到 61號。(其實是覺得 No.60 太難)

看著 61號樂譜,自己反而把關注重點放到了左手部的和弦解析,雖然整支曲子(C大調)是以 C/G Major 的排序變化(inversion)或分指伴奏(Arpeggio)為主,但在第一行、第二行、第五行(以紅框圈起並標註該小節使用了哪三個音)卻讓我無法立即分辨那到底是什麼和弦,其份別是:DFG、CDF、FGB。在這三組不知名的和弦裏都有 F,所以姑且把他們當作是 F 為基音的和弦變化。

所以這首練習既然是 C 大調,則其 Chord Progressive 倒也是符合 tonic ©, dominant(G) , subdominant(F) 的規律。

#Czerny

本週終於進入到車尼爾 599 另一階段的技巧重點課題,從 No. 58 ~ No.70 據說這裏要學習的是 “Attainment of Freedom” and “Agility”。

乍看第 58 號的樂譜,原以為主要的挑戰是第一次出現要在二拍內彈完十六個音符(這個叫三十二分音符?)的疾行速度控制與手指敏捷,樂曲本身實在無音樂性可言。後來一起練習類似的第 59號(但是重頭戲換成由左手部的音階滑走),才發現頁面底下的星號提示:原作者(或後來的編輯者)表示這兩支曲子可以讓學生分別再進行升半個音(No. 58)或降半個音(No. 59) 的同指法彈奏練習。

故 No. 58 原本是C大調,如果升半個音就變成了D♭ 大調,也就是原本彈的是白鍵,但現在幾乎都換成黑鍵(除了Fa, Si 落在白鍵)。

#Czerny

上週末還在盍盍絆絆地練車尼爾 599 第55號後半段,沒能按”規矩”每週一曲推進新曲,心裏不免有些疴瘩,於是另利用本週平常週間日(週一二),抓緊進度練一下新曲 No. 56。

第 56 號練習共有四行,前二行要重覆一遍再彈三四行,然後再回頭把一二行彈一遍才結束,因此看來早點熟悉前半段是不會錯。再者,這支曲子右手主旋律大部份的音符都出現在 C6 ~ C5 高音。在黑白鍵上彈過一遍右手部,就會發現第一行幾乎是按著白黑鍵一鍵不漏地依序上昇(除了紅框部份),所以照說起來,這支曲子應該不難背才是。

兩週前”又重新“學 python,在家中書桌前瞪著代碼習題繞不出解題迷宮時,就轉身玩兩下琴鍵調整心情和腦袋,好像在更困難的問題前( ex 代碼解法),不熟琴譜的攻克也似乎沒那麼困難,反正只要狂練就行。

#Czerny

原以為接著車尼爾599 N.54 之後,會來點簡單的練習。但 No.55 似乎也沒容易到哪裏去,至少從其長度而言(也不過四行,但是....)

前一兩天先練習右手部習慣主旋律。前半部的音符並不難背,例如第一行倒數二小節連續爬二個八度音階算是輕鬆,但其實這支曲子的節奏並不好掌握,尤其是”附點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組合。當第三天試著雙手練習時,左手部雖然看似簡單的每小節固定四個八分音符,但配合右手部雙手非同步的下手離手,又讓我手忙心亂。特別是之前練 No.54 習慣了把左手和弦的 tonic 按住整個小節,到了這裏就變得放不開來。Orz

第一週下來,勉強能夠看譜彈前半部(雖然節拍與音樂表現還有待加強),第七天開始認真背後半右手部的主旋律,再分開練左手的和弦。雖然右手的音符背後差不多了,左手和弦也不算太困難,但在開始練習這支曲子的第八天後仍然無法左右手同步協調地合奏。

#Czerny

依週末要進行的功課,往下練車尼爾599 第54號。在“輕鬆上手”第53號練習,車尼爾先生馬上使出一招棘手式挫挫學生銳氣。

從曲子的節拍標示,這首三拍子的練習在前三個完整小節裏要抓緊速度在一拍之內完成四個不同的十六分音符組合。自己光是背出這幾段音符就耗掉不少時間,更別提欲加入左手部合奏和弦的手腦失調。曲子第二部份(中段返始符號之後),左手部進一步要求每小節第一個音要按滿三拍,以搭配其它加入的變化音符。因為完全不熟練新曲子,更別說想要分析音符的安排來協助自己理解以更好地默記背譜。總之這支曲子我覺得好困難啊,週末兩天下來只能勉強背住前半部右手的主旋律,看來得花上好幾天才能背完。

學習第三天,試著雙手一起練前半段,雖然之前一直抱怨其難度,但後來慢慢覺得,反倒是雙手一起彈,利用左手和弦的拍子來配合控制右手的速度(當然拍子還抓不準)。不過現階段只能看譜,未能把音符背好。

第四天繼續雙手併彈,且開始後半部練習。其中最束手無策的是倒數第四小節(紅框線標示區域)的變化,彈到這裏就很不順,不明白車尼爾為什麼來這招。通常遇上類似很不順的地方,我的因應對策只有狠狠地死背死盍,把不熟變習慣。

#Czerny

一成不變地繼續往下練車尼爾599 N0.53。初見樂譜上的彈跳音指示,還「心有餘悸」地檢查其它版本是否亦為相同指示,確認這支曲子左手部真的要作出輕快表現後,才”認命”練習彈跳音。

其拍號標記(time signature),No.53 是每小節有二拍降B/降E的降B大調(或曰G小調)練習。過去練習時總以強記音符為優先,等曲子背得差不多了再去調整節拍速度。這幾週從網路課程(How to play piano),正統古典樂教授則對新手學生強調實際觸碰琴鍵之前應該要先對曲子音符的節拍安排有正確認識。當然我是沒那麼“聽話”地遵照從打拍子、哼唱到默彈等漸進程序一一練習,就是直接把右手放在琴鍵按照拍號數算每一節要彈的音符需持續的時間,以 No.53 為例因為它有不少八分音,就把二拍先分成四等份,八分音算一拍的慢速熟悉右手旋律,等音符背得差不多了再加入左手。待雙手都慢慢上手後,再把速度加快。

沒想到一天就把 No.53 練起來了,前一支曲子可是學了四五天才背好全曲,主要原因該是左手部音符很規律,除了第二行末段外每小節都是一拍子的同和弦重覆。

#Czerny

雖然車尼爾599 第51號目前還是彈得二二六六(尤其是右手部八分音與十六分音的節奏區別,至於左手的彈跳音就決定參考無此標號的樂譜不予理會),但總覺得週末空暇得多推前進度,還是硬著頭皮自上週末開始試練第 52號。

初讀 52號樂譜,它是只有二行每小節二拍的 G大調。因為只有二拍,一開始練右手部時心裏默數的 12121212...,但試了兩三次覺得很彆扭還是改成默數四拍 123412341234,情況才稍微好些。等到右手部記得差不多了,再慢慢加入左手部,才發現這支曲子的低音居然到 C1-F,必須改到 76鍵 WK-110 才能覆蓋它要求的音域(61鍵電子琴 C2~C6)。因為很少接觸到 C1 音域,乍讀低音部的音符腦筋有點轉不過來,相較之下若是高音部(C7)直接把 8—————–| 符號標記在 C5 -C6 上頭,手指要放在 C7 哪個對照的音符上就簡單許多。

#Czerny

昨天練習時繼續為著 No.50, No.51 “彈跳音” 如何正確表現而傷腦筋,只能查找、觀摩網路上的教學示範影片,竟才知道阿貞老師彈奏的樂譜居然 無彈跳音 標示,這實在讓我太震驚了 !!!!

回頭檢查我所使用的 Czerny op.599 版本是由 Giuseppe Buonamici 整理編輯可追溯最早的出版年代約在 1893年,而在 imslp.org (國際樂譜網路資料庫) ,這部作品目前收錄了12 份樂譜檔案。扣掉三個只有個別單曲、一個採 MusiXTeX 格式製作(我不知道如何開啟它),剩下八個完整樂譜的 PDF 檔案,分別由五位編者編寫製作:

  1. Giuseppe Buonamici (1846-1914, 有彈跳)
  2. Adolf Ruthardt (1849–1934, 無)
  3. Ettore Pozzoli (1873-1957, 有)
  4. Gino Enrico Moroni (1935-1957, 無)
  5. Luigi Finizio ( 1878-1950, 有彈跳)

快速地翻查比對這五位編者在重新整理車尼爾作品(op.599 No. 50~ 51)上的看法歧異。下圖即為 Buonamici 與 Ruthardt No.51 第一行之差異:

那麼你說,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版本呢?

#Czerny

按照自己定一下的規則,週末時間理當展開學習新曲子,所以車尼爾599 進度表來到了 No.51。其實為了提高速度效率,早在週末前幾天就開始偷偷練 No.51 右手部,好讓自己習慣一下新曲的旋律與指法,但這種偷跑法效果有限,似乎到週末才有認真學新曲子的正式與認真。

初見樂譜時,最頭痛的是第一行四小節裏頭,八分音與十六分音如何”正確”地表現出兩者之間的速度差異。等到配上左手部一起合奏,才發現更頭痛的是如何掌握”彈跳音”又要兼顧右手八分音與十六分音的速度感拿揑:還不熟練曲子的自己,此刻忍不住用右手作彈跳,一種不由自己的錯亂感伴隨著心知肚明(錯誤)的無奈.....

#Czer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