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ened underpass

週末六日兩天,五月梅雨來臨前夕天氣悶熱,繼續完成《Piano chords: Learn 100's in a day using my shapes method 》輕簡課程。

原以為這九種公式就可以走遍天下,興沖沖依樣學樣地到 Guitar-Ultimate 想試試自己是否能哼唱某首芭樂歌且為之和弦伴奏,居然立刻撞上鐵板破功,和弦簡譜上出現了沒學過的 C6.... 囧,回頭翻《Piano Chords & Chord Progressions: The Secret Back Door To Exciting Piano Playing》,才想起除了第五與第七和弦家族外,好像還有:

Major 6th Piano Chords 6th Piano Chords 9th Piano Chords 11th Piano Chords 13th Piano Chords

所謂的1小時內快速攻略和弦只把第五與第七和弦家族的公式整理出來作介紹,因這兩大和弦家族大概佔了流行曲和弦使用的百分之九十五。我不禁莫名想起PTT 鋼琴版上,偶而有人貼出「不會彈鋼琴也能1秒變大師」之類”旁門左道”的方法,通常這類文章不會得到什麼共鳴贊許,一步一腳步好好練琴很難嗎?

前幾天發現 tab.digital 有免費版的NextCloud 服務,NC 可說是分散開源的 dropbox,“普通人”可以自行安裝來建立自己的安全又隱密的雲端硬碟存放空間,就算不會自行佈置也可以找找別人搭建的NC instance 直接享受其服務。

除了支援手機應用外,NC 也有提供桌機版軟體,以方便使用者在電腦端無需透過瀏覽器來取用存放在 NC 服務器上的資料。不過我嫌還要下載安裝軟體太過麻煩,利用 WebDAV 也可以在電腦端的檔案管理員底下新增其網站位置,完成設定後即可透過檔案管理軟體連接遠端 NC 的檔案。

在 windows 作業環境設定 WebDAV 很簡單,但教學文很少提到如何在 linux 環境底下使用 WebDAV。參考了這篇文章: Mounting a WebDAV Server Using Linux ,順利安成了 linux mint 底下的 NC 遠端硬碟掛載。

#

最近在看 Udemy 這套鋼琴和弦快速上手課程《Piano chords: Learn 100's in a day using my shapes method 》,其實影片裏真正讓我眼睛發亮的是授課老師身後一堆至少五六台各式鍵盤樂器 XD。

小時候曾短暫地學過一點古典鋼琴,後來家裏鋼琴送人改讓兩個小孩學”電子琴”(就是三四十年前那種雙層電子琴),我家家長買電子琴的因由大概是道聽塗說以為電子琴遠比鋼琴簡單,未有音樂基礎的成年人也可以學彈琴,我媽還曾一度請家教老師來家裏教她彈琴。記憶中當年學電子琴是去 YAMAHA 音樂教室,若問11歳的我學鋼琴與電子琴有什麼差別,大概就是從電子琴後我才知道有合弦這回事,但讓我取感痛苦的也就是須強背一堆和弦。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回頭才知道原來和弦組成有一定的規律原則,遵照規則推算出和弦組成,就需要多多彈奏以自然而然地熟練。學會和弦後,大概就可以從簡譜自己哼唱歌曲雙手作伴奏,不過我並不是一個愛唱歌會唱歌的人,但記好和弦還是非常有助於古典樂譜曲式走向的判斷

上表中整理了 Major 大調/ Minor 小調/ 7和弦/ 7大調/7小調的規則。大調和小調都只有三個音,7和弦則由四個音組成。大和弦的規則是依其最左側手指根音(root)數過來第4與第7個半音,口訣為 R43;小調則是根音數過來第3與第7個半音,口訣為 R34。 7和弦:根音數過來第4、第7個半音、第10個半音,口訣為 R433 7大調和弦:根音數過來第4、第7個半音、第11個半音,口訣為 R434 7小調和弦:根音數過來第3、第7個半音、第10個半音,口訣為 R343

#chords

使用 Roland E-36 作為練習琴滿一週,彈的曲子多是四月份已練過尼車爾599 20~31, 慢慢習慣了手臂與手指的出力以及琴鍵彈回來的反作用力。大概是金錢指數作祟,已日漸習慣 E-36 的我,虛榮地認為這支琴的觸感與音質遠超過 Casio CTK 451。

昨天試著再把學習進度往前推一點,練第34號新曲子,彈起來不困難上手時間還算快,三行曲子彈下來覺得最不順的地方,大概是反始符號的前二個小節。

#czerny

使用 OpenTracks 進入第三天,差不多把它的功能搞懂了。比之商業應用程式,OpenTracks 沒有某個數個“集中伺服器”來儲存用戶資料,個人運動記錄僅保存在手機,用戶能作的,僅是把自己的資料滙出(但它的 export 功能似乎不完整,我找不到檔案存放位置,根本滙不出去...),”寒嗆”的個人開發者不會為用戶寄出每週每月統計資料滙整的電子郵件廣告信(我每週都會收到來自Endomondo的信件)。若是商用軟體,登入商家網站應該都可找到自己留下每一筆運動記錄(例如登入Endomondo後, 可翻出我自 2011年左右開始利用它來計算自己的運動次數,每月跑多長,最佳成績等等)。

每一筆運動記錄,OT 除了一般統計外,還有該次的時間長度與距離,但我看不懂...

維持每週固定慢跑的習慣近十年,大概和安卓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流行的時間差不多,故也曾搭配使用過不少運動健身的手機應用程式軟體,如 Endomondo, Nike +, Asics .....,其中最常用的還是 Endomondo, 尤其是搭配hTC 入門機 pico之搗鼓,至少能地記錄自己的路線、時間、速度、步伐等資訊。然而保留這些個人運動記錄時不是沒有擔憂,例如準確的地點位置、個人生活習慣模式,這些個人資料將會對我進行如何的目標廣告投放與行銷?

前天在 F-droid 看到一款 OpenTracks ,宣稱更尊重用戶隱私,正好自己也有點不開心免費版 Endomondo 功能限制,立即下載來試試。

OpenTracks 的操作介面非常簡單,簡單到自己一時不察地把昨天慢跑 4公里的記錄弄失.....它利用 GPS 來測量運動距離,但不記錄用戶的運動路線,也不會在關閉應用程式後偷偷地仍在後台運作。 OpenTracks 無須註冊,雖然不比商用程式會每週每月自動提供個人運動成果摘要,至少還可以滙出手機上的資料, OpenTracks 應該蠻符合我簡單的需求。

前幾天在新註冊的Mastodon 站台看到 #100DaysToOffload活動,規則是參加者挑戰一百天內每日在自己私人網誌上寫一篇日記,內容不限長短不拘也別擔心沒梗不營養就是寫吧(Just. Write.)。隨便點看了別人在百日部落格挑戰裏寫了什麼東西,大概因是在開源分散社交平台上小小的活動,響應者多是使用非主流的 linux 系統、自架網誌、內容偏電腦技術面的東西,我個人尤其喜歡 Fosstodon 站長 Mike Stone 的日記,以及在 Privacytools 站台上寫作的Beyond the Garden Walls

從今天三月中開始在 write.as 維持差不多每天一篇日記的頻率,一個月之後又見異思遷地搬到 PersonalJournal,這兩個月來利用 WriteFreely 快速、率性、無干擾、不講道理邏輯地記錄了完全只屬於個人的、雜碎的、無關緊要的生活瑣事。

WriteFreely 雖可類比為分散式社交網路裏的 Blogger,一如 Mastodon 被視為 twitter 的另類替代選項、PixelFederation 作為 Instgram 之外不媚俗的照片分享平台,但我總覺得書寫本身是一件很個人私密的行為,為什麼要呼朋引伴?更何況自己現在已經沒有能力去寫那些雄辯淘淘的正經論述,在這裏一點都不需要別人的反應迴響。我的意思並不是鄙視 ##100DaysToOffload 或 Matters.News 有人發起各式社群社區寫作活動,畢竟自己實在從閱讀別人的文字裏收獲不少,只是感嘆自己再也無能去響應這類活動。

把腦中想的東西寫出來、放在(公開)網路上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大概是我大力使用 WriteFreely 後,常常自問的一件事。話說自去年11月底決定停止(暫停)每週一次在 Medium “嚴肅”地寫作關於社會倡議、非政府組織、數位轉型挑戰等話題,對不再追求相關新知、不再分享知識見解、無力不再行動、驅於封閉又沈溺的自己越來越失望與無奈。 不確定在 personaljournal 的寫字記錄是否算是一種治療過程,只知道這樣雖不能變好,但至少是一種試圖阻擋下滑頽勢的姿態吧。

#writefreely

話說原本把半退役的 R400 移去作陪伴Casio WTK110 的示譜機,但嫌它 14' 螢幕過小,於是把原本放在書房與桌機搭的View Sonic 22' LCD 一起搬過去。

說起來這台 LCD 也是來自網拍二手品,買家表示它會偶而出現一點藍色垂直線便宜賣我 500元。這三~四年用下來,偶而出現的藍線從固定出現再變成二條,雖然動心想換螢幕還是默默忍受了一年多。上週買入一台支援多重訊號輸入( HDMI/ VGA / AV 端子)的多媒體 22' 二手螢幕,就可以把 View Sonic 22' LCD 搬過去和 R400 + WTK110 擺一起。

不過還是很少使用 WTK110 練習,主要是嫌它目前放的位置過高,琴鍵距離地面有100cm,比起放在桌電桌約50~65cm,人坐在一般家居或辦公椅就必須把手臂抬高過肩膀施手不易。若是以站立方式彈奏勉強還可應付,但心中不免考慮是該買一張高腳椅拉高配合還是買電子琴架放低位置?

#thinkpad #keyboards

這星期一邊回頭練習車尼爾599 2字頭的曲子,讓自己慢慢熟悉Rolad E-36的鋼琴模擬聲與琴鍵觸感。一邊翻查 E-36 使用手冊,多了解一點這台機子的功能。

若問我對比於Casio CTK451 最大的差別,此刻我的答案大概就是 E-36 的 KBD Velocity/ KDB scale 設計。若啟動此按鍵,按下去的琴鍵會依照彈奏者施力的大小而有強弱之分,反之則不管施力大小,發出的琴聲都是標準音量。大部份入門級電子琴沒有這種功能設計,平板單調的音量往往不被推薦將之拿來練習正統的古典鋼琴曲目(當然電子樂器被認為不入流,還有其它不少被挑剔的缺點)

為了加強自己對於力道強弱的掌握,現在都開啟 Keyboard Veloity/ KDB scale 功能,也因此明顯地感受到在 E-36 練習時,手臂更累.....

#keyboards #Roland

今天發現一個有趣的長毛象站台 https://fosstodon.org ,註冊了新帳號後第一件事就是想馬上試試 Mastodon 允許不同站台間帳戶資料的移入或搬出之功能。

首先在原始註冊的 social.slat.org 帳號偏好底下選擇移入到其它帳號,輸入新站的資料與本站密碼後送出。原本以為這番搬出動作最理想的狀態應會把原本在 social.slat.org 的推文、追蹤關注對象、跟隨者等資料都一併帶到新站,或者至少知道一下 Mastodon 資料可攜性的程度,結果系統傳回錯誤訊息。

上述方法不成,再試著從新站執行搬入功能(Moving from a different account),新站要求我先設定一個代稱 (account alias),也就是舊站的帳號資訊。但是完成舊帳號與新站之間的連結後,在新站就無法再進一步做其它設定動作。

於是只好試著再回到舊站,重新試試有建立所謂的 account alias linked 之後,這回是否能順利搬到新站,結果還是失敗......

如果 Mastodon 真能如此簡單地完整實現不同站台之間的資料可攜性,則它作為分散型社交平台完全滿足了用戶對自身資料自由度,將是新典範模式的建立,可惜目前看來相關的技術支援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