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ened underpass

keyboards

小時候學鋼琴時,未能練到使用鋼琴踏板的程度。記憶中好像才學到一兩支曲子終於能用上踏板技巧,但沒多久就停掉鋼琴課 Orz。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是小朋友沒長開腿短,老師把運用踏板的教學次序往後延。故對我而言,彈琴用到踏板這件事,似乎代表了樂器熟練到某種程度的認可(並不是....),這層童年陰影也是自己重拾學琴以來一直遲遲不敢使用踏板的原因。

若看過一些網路鋼琴電子琴教學片,示範者使用踏板的頻率次數之多,完全打破了我上述對踏板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認知,有人主張正是使用延音踏板才能掩蓋新手技巧不足。聽了這種說法,我立即買了一台二手電子琴/電鋼琴用延音踏板。

老實說,這種方型的踏板用起來並不習慣(說得好像之前有什麼了不起的習慣),因此買來後很少使用。最近上《How to play piano》,第一堂課老師彈簡單的示範曲就大量使用延音踏板,這讓我又躍躍欲試地動念把踏板重新接上電子琴。這門課大約上到第十二堂,老師才開始正式地介紹如何使用延音踏板,並將之放入課後練習作業。

使用方型踏板搭配 Casio WK 110 練了兩天,雖然相較於 Casio CTK3200 前者更能聽出使用踏板的音色延長變化,但總覺得”腳感”不佳,於是又動念想再買一款仿照鋼琴踏板樣式的延音踏板。

是說去年底買的二手電鋼琴 Korg B1 本身附有原廠延音踏板,但其接頭是方型針腳孔而非電子琴常見的 6.3mm 音源孔,如果想要認真地擁有正統鋼琴的三鍵式踏琴,則大概還需要多花 3~4000元買一款Korg PU-2,想想買Korg B1 不過花了9000元,現在還要再加上三分之一的成本另購踏板,心裏就涼起來.....

最後花了幾百元買了一款雜牌無名踏板。它與另一支方型延音踏板最大的差異( 除了外觀),是其右側有一處 on/off 開關,如果處在 on 狀態,一接上電子琴或電鋼琴則彈奏的聲音即會自動延音,根本不必透過腳掌控制採踏;反之如果關掉 off ,則只有在按壓時踏板時,琴鍵的聲音才會有延長效果。

老師說,下踏板的時間要比手指慢半拍~一拍,大概是落在每一小節的第二拍,然後在次節的第一拍放開後再踩下去如此重覆。但現在手腳還不能適應這種慢半拍的模式,忍不住要同手同腳地搶拍。

#keyboards, #littlethings

這陣子為了幾台電子琴在家中擺放的位置有點傷腦筋。倒不是騰不出空間,其實正好利用機會把許多雜物清理出去,關鍵是樂器擺放的位置是否靠近自己平日最常待的地方,如此隨手可即的方便就沒有偷懶的藉口。

話說車尼爾599進入到中段後,慢慢出現一點 C2~C6 音域以外的音,61鍵電子琴上無法彈奏,因此想著把 Casio WK-110 搬到工作書桌房就近使用練習。問題是,去年買入的 X型電子琴架已用來安置 Korg B1,必須想其它辦法。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再買一個簡易電子琴架,但稍早清理雜物的過程讓我不免提早擔憂日後處置它的麻煩,似乎最好的作法是利用家裏的現成物品,一來可減少花費再來讓現成家具雜物發揮第二春功能。考量琴鍵適合彈奏的高度75~78公分界於桌子(70~75cm)與椅子(43~50cm)之間,現成物的高度最好是 55~60 cm, 這樣電子琴擺上去後的高度才適當。

觀察幾圈家中各式物品,先搬來一張有扶手的塑膠休閒椅,座墊高度是43公分扶手高度則為64~63cm。把全長 115cm 的電子琴架放在雙邊扶手竟出乎意料地合適平穩,琴鍵與地板的高低差正好是 75 公分(雖然琴鍵稍呈5~10度的傾斜),彈起來還算OK。最主要是簡單方便,剛好放在書桌左側,旋轉椅一動就可以自由在 CTK3200、WK110 之間轉換,若不想用 WK-110,就直接把它直立靠牆椅子放回原位一點也不佔用空間。

就是我平日打電腦看影片練琴的小小一隅。

#keyboards

寫一下入手 Korg B1 電鋼琴 一個月以來使用感想。

為了能多親近 B1,拆解掉原本放置電鋼琴與電子琴的角鋼層架(90cm H x 120cm W ),讓出空間把 B1 直接放在 X 琴架省去搬上搬下的麻煩。我所調整的 X琴架高度大約是65cm(琴鍵到地面)椅子41cm高。據說傳統直立鋼琴的高度是 75~78cm/琴椅高度為 48~55cm,雖然位置偏低身體手臂與琴鍵差只有24 cm,不過這樣的高度自己彈起來還蠻順手。

平日最主要用的還是放在電腦桌底下的61鍵 Casio CTK3200,(因為可以一邊彈琴,一邊”順便”看個影片之類的XD)。乖乖坐在 B1 前面的時間並不多,接觸時段還是落在週末六日最長不會超過30 分鐘,所以一個月算下來接觸 B1 的時間大約不到 5 小時 Orz。

第一次試彈 B1 時,心想:哇靠,這就是稍接近原傳統鋼琴敲擊琴鍵的重量觸感,畢竟自己幾十年沒機會摸到真鋼琴了。相較於彈電子琴輕鬆出力,彈 B1 的確更吃力道,沒科學根據憑感覺大概就是要比平時多出 2 ~ 3 倍的力量吧。換另一種說法,用 B1 練習大約十來分鐘後手指與手臂會感到”累”與”酸痛”,在電子琴上再怎麼”用力”彈也不曾出現如此感覺,此時才知曉別人說的琴鍵輕重與出力技巧的差異。

至於音色方面,嗯... 其實我不太能聽出好壞 (默),只是玩了一下右邊最高音有點新奇,畢竟在61鍵的電子琴沒什麼機會聽到如此高音。

B1 是一台純粹的電鋼琴,無法接電腦作什麼 midi 編曲或音符輸入,也沒有電子琴合成器多樣的樂器模擬音色、自動和弦伴奏、曲式節拍提示等等複雜功能。(它的說明書只有一張紙正反二頁!!)

我自己對電鋼琴的接觸貧瘠沒彈過其它機型,無法妄語更細節的評價,倒是讀到幾篇樂器商詳細的介紹,包括 B1 與其它同級產品(Yamaha P-45、 Casio PX-160)的比較。

Korg B1 / Yamaha p115 比較

自己只想練初級鋼琴小曲自娛,Korg B1 電鋼琴大概就是我的極限了吧。

#keyboards

上週六有事需到台南一趟,”趁機順便”和賣家面交帶回一台二手電鋼琴 Korg B1。總算了卻自學”鋼琴”一年多來的最大心願:擁有一台較接近傳統鋼琴觸感的 88鍵電鋼琴。(是說近二個月都沒怎麼積極練琴,但就是莫名地充滿了買琴的欲望....)

先說說自己過去幾個月來,尋尋覓覓電鋼琴的候選條件

  1. 非台灣、中國無名二手貨,找品牌產品以便來日較易轉手出讓
  2. 之前已買入 49, 61, 76 等不同鍵數的 keyboard,這回一定要”買足”88鍵,至於琴鍵的力道觸感倒是不太在意,畢竟以自娛為目的,不講究正統古典鋼琴所強調的強弱表情。
  3. 丈量過潛在家中擺放位置,決定不需帶原廠木製琴架,否則太佔空間。
  4. 預算不超過 20,000 元台幣。

候選名單大概有 Roland FP30, Yamaha P115, Kawai ES1000, Casio PX100...。較想試試本家就在製作正統鋼琴的 kawai 或 yamaha,故以電子產品為主打的 Casio 暫不考慮。

想是這樣想條件隨自己亂開,但最後買入的卻是 Korg B1,一台從未出現在名單卻意外出線的選手。所以說,買二手中古琴真的是要靠緣份啊。

決定買 Korg B1 前,研究一點其基本資料,方知 Korg 創辦者日本老闆加藤孟 原是開夜店玩電音的前衛文青,後來有興趣自己搞電子樂器開發各式合成器、混音效果器等產品。比起 Casio, Korg 的產品線單純許多,比起1972年成立的 Roland,Korg 又老成一點。

為了扛回這台長 132cm x 34cm x 12cm 重量 12kg 的大玩具,勉強先用 Roland E-36 61鍵合成器的提袋(約 100 cm) 塞入琴身 ¾ 長度,再將其直立架放在折疊式行李推車上,從台南市東門教會一路搭公車、火車、捷運、推車步行回家。 這裏不得不誇一下小北百貨最便宜 299 元小推車幫了大忙,以及台灣城市裏方便的無障礙設施。但即使只是抱著上下車、短距離步行拉推,全程兩三小時交通時間站走坐,回到家還是累得恨不得身體可以翻面,背部肌肉酸痛了老半天 。

最後,不能免俗地把其它小伙伴們一起拉出來拍張全家福,從上到下分別是: 88 鍵 Korg B1, 76鍵Casio WK-110, 61鍵Casio CTK3200

(因為畫面塞不下,Roland E-36 與梅花電子琴就沒出現.... )

彈久一點之後再另篇寫使用心得吧。

#keyboards

呃,這篇日記實在寫不出重點沒呼應主題,卻能拉拉雜雜地寫好幾篇... Orz

回想過去一年來,練琴最大的樂趣應該是一種”攻克”的心理吧?相較於由父母代為決定的孩童,成年人學琴的優勢在於自主動力,但時間安排與生理潛能遠不如小孩兒。而我想學琴的動力是什麼呢?其實根本沒什麼特殊動力,只是想找一件看起來稍為高尚的消遣來打發時間,正因為欠缺明確動機與目標,熱頭過後一切就封印起來好像沒發生過。君不見我在今年上半年記錄了一些自己練習的進度與感想備忘。接下來撞上一點瓶頸,就鬆懈下來,結果練習曲目的進步就卡關不前了.......。

之前一再提過,學習樂器有什麼樂趣的話,於我最大的亮點在於”攻克的滿足感”——從生澀笨拙到有模有樣。每當然所謂的有模有樣也只是自愉自嗨的程度,無法半正式地在外人面前獻醜。而其它附加的理由大概就是不知不覺中的消磨時間,而且是看起來很正當很優雅地殺時間。

總結學琴一年進度: 1. 拜爾鋼琴 100號 左右 2. 車尼爾 OP.599 11~40號 3. 布爾格彌勒練習曲 1~6 4. 哈農指法練習 1~21號 初級

練琴工具: 目前主要使用 Casio CTK3200

嗯,練了一年雖然沒什麼進展,還是希望自己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keyboards

雖然小時候曾有一點鋼琴(鍵盤樂器)基礎,但中年想重新學玩樂器一開始的選項是吉它而非 keyboard,方法是透過 youtuber 線上影片教學。網路主流化後的21世紀第二個世代,透過影片真人示範效果比之死板板”紙上談兵”的和弦圖示要好上許多。學吉它對新手而言,最大的樂趣在於”自彈自唱”,也就是自己的聲音為主旋律,用吉它來伴奏和弦,但我更偏好純粹由器物(非人聲)發出聲響,於是很快地放棄決定轉回鍵盤類樂器。

重新接觸鍵盤類樂器時,手邊只有一台 20多年前從網路上買來的 49 鍵梅花電子琴。既然前番折騰弄清自己玩音樂想接觸的是古典樂,便聽從主流鋼琴教學意見,決定由拜爾鋼琴教本練起,自去年十月中旬居然就用”國產學步車”開始。再稍後陸陸續續買入 Casio WK-110、CTK451、CT640、CTK3200、Roland E36 等五部二手電子琴。

對於學”正統古典樂鋼琴”的人而言,電鋼琴已經不太能入其眼了,更何況是廉價老舊的電子琴,此其中主要差異原因為:觸鍵/反作用力對聲音強弱表現的控制、數位模擬音效與琴槌擊弦震動音板等實物打造的音波,因此拿電子琴來練鋼琴古典樂譜在正統人士看來是不倫不類非常不可取的作法。

我所用的練琴配備不上道,因深知若衝動投入上萬元買入一個不常使用的擺飾,最傷的不是荷包而是日後如何處理此物件的麻煩。故心中的打算是先用二手電子琴來練習手感(X)指法(O),如果能堅持十二個月每天每週真付出時間練習的話,就能理直氣壯地買入電鋼琴。但這個(電)鋼琴許諾卻在臨近倒數一個月左右遭受考驗,自己近鄉情怯地失去了每天玩琴的動力。

#keyboards

無意間留意到自己正是去年十月底這段時間點,買入了一台二手電子琴 Casio WK-110 算”認真”重拾觸摸黑白琴鍵的樂趣。最近二週沒再天天練琴(根本是想都不想碰琴),寫下些許文字記錄整理重溫過去這一年來學琴的點滴,或許可以幫助自己找回玩琴的樂趣與熱情。

小時候曾經學過一兩年的鋼琴,程度大概就是拜爾練習曲彈完要進入小奏鳴曲的階段,之後在國中時期又學了一年左右的電子琴。在 PTT 鋼琴版上有許多六年級世代童年階段有過挨鞭子痛苦學琴陰影,我想那大概反應了 1980~ 90年代台灣經濟表現優異下,一些新冒出頭的黑手變頭家家長對於下一代孩子教養氣質(或者更直白”階級上昇”)的期待吧。

成年自己有了所謂經濟能力後,動過幾次玩琴念頭,但只買得起入門級 Casio 随身電子琴,感覺又再次反應現在這個時代 2020 的崩落與階級流動困難。回想起來對所擁有的第一台 Casio 電子琴印象非常模糊,當時大概是 1998~2001 之間,自己第一份工作後在大商場買入的隨身電子琴。隨著在外地租屋搬家的飄搖,這台琴也不記得送給了誰。那算是第一次試著重新接觸樂器,但成效不彰,印象裏沒怎麼練習把玩,不了了之。等到再次學琴,夙忽已過了近廿載。

#keyboards

最近打算把去年十月底入手的 Casio WK-110 賣掉,好讓出空間與多鑽點錢留給即將(?)買入的電鋼琴。自去年突然失心瘋地想重新接觸鍵盤樂器的十個月以來前前後後共買入了五台電子琴,但其中第一件入手品反倒是目前使用度最低者,與它說不上什麼親密的感情,但總覺得在放手給其它有緣人之前,自己得稍微記錄一下它的風采與短暫相處的浮光略影,以彌補無法長久陪伴善待的遺憾。

WK-110 問市於 21世紀初期,在 Casio 入門型鍵盤家族 CTK 算是差不多等級的產品線,WK 比過去隨身型鍵盤樂器常見五音域 61 個黑白琴鍵,多了 76 鍵的選項,WK- 110 即為此系列的第一款。個人猜測它也是 CASIO 在可攜式電子琴中第一款仿鋼琴厚鍵設計的產品,既然是首次嚐試之作品,琴鍵觸感尚未達成熟,連我這個半腳貓初學者在彈奏此琴時,常常會遇上琴鍵之間摩擦碰撞的噪音,體驗不是太佳。

還沒收到貨前,原打算把它擺在工作電腦桌上,但其機身長度超過桌子寛度位置也太高,只好將之改放在 90 cm 高角鋼音響架最上層。這比一般桌子的高度多 20 cm。如果按照正確彈鋼琴的姿勢位置,搭配高度 50cm 的椅子,琴鍵與地面的垂直差距應該是要65~80 cm 吧? 故在琴鍵離地面約 100cm 的琴身前,沒有適當的高腳椅自己只能站著練琴,可想而知,每天有精力耐心站在它面前的時間加總不會超過 30 分鐘,練習的質量數量不佳,沒多久看到一台便宜的 61 鍵 Casio CTK 451待售,CTK451 入門後,WK-110 當然就相對被冷落在一旁了。

後來為解決 WK-110 擺放位置過高的問題,買入 X 型電子琴架,但依然少彈這台琴(我不知該找哪一個藉口.....,因為這時又有了另一個新歡: Casio CTK3200 XD)

自己的鍵盤樂器程度始終停留在初學者等級,重拾樂器的動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的自娛,根本無從講究正統鋼琴觸鍵技巧,這也是當時在考量價位後,決定先買入電子琴而非直上電鋼琴的原因(數位鋼琴琴鍵與音效再怎麼仿真也比不上真正的鋼琴)。但斷斷續續不認真地在便宜二手電子琴練習了近一年,又忍不住想買一台琴鍵觸感更接近傳統鋼琴的電鋼琴(自己毆飛自己)......我想自己內心最大的矛盾點在於數字上 76 鍵差了正統琴一度十二個音階吧。

#Casio #keyboards

這週賣出了用作 DAW 輸入工具的 Casio CT660,“只好”再次把 49鍵的梅花電子琴拿出來。這台老古董取樣的樂器音色、琴鍵尺寸、音域範圍在今天看來大概是藍光DVD 看待 VHS/Beta 錄影帶的對比水準。現在還保留著它唯一的理由就是具有 midi out 接口,至少還可以用來電腦 input 工具,但之前一直為它midi 接觸不良時好時壞而頭痛。因此在重新啟用之前,決定看看自己能否修理改善此問題。

在油管看過一支影片,分享了拆解清理手提電子琴的過程記錄。於是在弄壞了也不覺可惜的心態下,第 n 次鬆開琴背蓋的八七顆螺絲來好好觀察電子琴內部基本構造。打開琴後蓋,即可看到內部是由兩片電路板、琴鍵、喇叭等組合而成。在下圖中看不到喇叭則是因打算把它單純地作為連接電腦 DAW Input 使用,乾脆把左右喇叭拆掉減去其發聲功能,以免干擾透過電腦接喇叭發出的聲音。

再仔細觀察一下電路板,下方長方型這塊是接電子琴正面上方各式樂器音效、旋律、音量電源等控制按鈕。而正方型電路版則應是電子琴的大腦心臟,其上有功放、電容接線端子、電源音源接頭等電子元件,琴鍵與長方型電路板都是再透過電線接到這裏來接收與傳送應發出什麼樣的聲響音色。令我苦惱的 midi 接口問題,也是位於此塊板子上。雖然 midi 接口器與電路板的電銲腳位還算牢固,但前方略有鬆動,估計可能就是造成接觸不良的原因,隨便找了萬能膠把它黏起來固定。把琴鍵與電路板放回原位鎖好後,裝上後琴蓋,鎖好螺絲收工。

#keyboards

雖然手邊已有三台電子琴,但今天看到一台二手 Casio CTK3200 只賣台幣200元,還是忍不住衝動地掏出鈔票把它抱回家。

Casio CTK3200

這台大約是 2013~ 2016 年發表上市的電子琴,定位為初學者用琴。大概2010年後的電子琴琴鍵設計都走仿鋼琴的厚鍵風格,但便宜的價格不可能帶有數位電鋼琴的重槌設計,只是稍比早期薄鍵更重,比之電鋼琴琴鍵還是輕巧許多,更不能與傳統鋼琴琴鍵與琴身之厚重對比。

Casio CTK3200

200元只有裸機,並未附變壓器,機子電源接口與說明書皆指明其使用 9.5V 1A DC 變壓器,試著先接上手邊為三台電子琴提供電力供應的 9V 變壓器,但 CTK3200 並無反應,只好暫時先安裝六顆4號電池供電,再另覓它專用的電源變壓器。後來在拍賣網站上買一顆新的原廠變壓器,其價格比機子貴一倍,要價 500元......

Casio CTK3200

CTK3200 具 MIDI 功能,但它的傳輸介面是 USB Type B ,取代了早年上一代的電子琴(1980~1990s)5 孔的類比式MIDI接口,大概可以拿印表機連電腦的傳輸線來使用,但還沒認真試過與電腦連接,以後再說吧。

#Casio, #keybo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