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ened underpass

daw

一個半月前試著摸索Ardour仍不得其門而入,不過之後陸續玩其它一些簡單的合成器音序器等聲音製作軟體並一邊學習基礎聲學物理,現在感覺 Ardour 的介面應該也不至於太可怕,週末剛好有時間就再打開來研究一番。

之前已經知道了如何透過外接式 midi keyboard 來接收輸入的音符訊號: 先加入一軌新的 midi track

再把滑鼠移到此 track 點擊左鍵後出現小視窗以調整其相關設定,例如下方的 hardwares 就是詢要是接收哪一個鍵盤的輸入訊號(可複選),keyboard 彈的音就會透過 Ardour 內建預設合成器軟體作成聲音後再 output (電腦喇叭或耳機)

雖然 Ardour 已能成功地接收 midi keyboard 輸入音符訊號,但要把音符與聲音錄製下來,則需要開啟”錄音”功能。經幾番試驗,必須要把音軌自身的錄音鍵與主程式工具選單上的二處紅色圓形的錄音鍵同時按下開啟,才能成功地錄下音符。本來一直找不到 piano roll 的選項,後來方知只需把該條音軌往下拉寛,piano roll 就會自動顯示出來。

除了外接 midi keyboard、麥克風接收音符訊號與聲音外,Ardour 也可以滙入 audio / video 類型的檔案。但我試著滙入的是 midi 格式檔案,Ardour 會依照 midi 記錄的音軌數量、樂器種類將音樂記號(音符、音色)滙進來。找不到如何改變音軌樂器音色的方法(也還不會改合成器軟體),看來 Ardour 的功能著重於”audio” 型檔案的特效後製,而樂器樣本與內建(預設)合成器音色則普普通通,真的比較像昇級版的 audacity。

如此看來,Ardour 比較適合用在聲音檔的錄製後製,例如傳統類比樂器的錄音(講究一點的話還要加上收音麥克風與錄音介面等硬體)、 podcast。而我個人目前比較需要的音樂製作軟體,大概是音序器(sequencers) 就可以滿足的。

#DAW

之前第一次接觸 Ableton live learning synths 教學系列,讓我非常驚豔於在瀏覽器不只可以當作合成器軟體操作環境,還支援外接 midi 鍵盤。今日網頁開發的進步早已遠超過我的想像,Ableton 應用的也不是獨家技術,網路上還有更多網頁版的數位音樂製作工具可探索。例如HipHop Maker 所整理的系列:

  1. 35 FREE Online Synthesizers to Play in Your Browser (2023)
  2. 27 Best FREE Online Sequencers to Play Online! (2023)
  3. 12 Best FREE Online DAWs for Making Music! (2023)

我試用其中二款無須註冊即可立即使用的開源音序器: onlinesequencersignal,兩者都可支援外接 midi keyboard(需使用 Chrome)。但至少音序器支援多重音軌與數種基本管絃、鍵盤樂器,馬上就可以製作出幾小節簡單旋律。

至於更複雜的 DAW 即便免費無料,也都要求用戶先註冊帳號。因為之前已安裝過 BandLab for android,有了現成的帳號故先試試這款工具在桌機筆電網頁版的表現如何。

BandLab 桌機瀏覽器版的介面與使用方式和行動裝置版似乎沒什麼差異,可以滙入音樂檔案格式(audio 或 midi),也可從無到有地利用它提供的虛擬樂器輸入音符(input notes)或是直接透過麥風克一軌一軌地把樂器人聲錄進去。比之大部份的音序器軟體僅能編排音符旋律次序,DAW 除結合了 Synthesizers /Sequencers 兩者功能外,再加上 audacity 的外部聲音錄製,以及進一步地對音色進行調製( modulation )與特效 Fx effects。

我覺得這一類線上型的音樂製作網站最有趣的地方應該是它的”社群化”,許多素人或玩家級的創作者不只利用線上工具創作音樂,還可以直接在該網站上發佈向他人分享,更可以 fork 別人公開的音樂專案進行重製改編,簡直就像音樂版的 github。哦對了,現在還可以和從沒見過面的網友在網站上認識組樂團,利用 zoom 、jamulus線上練團等等玩法,讓用戶在 BandLab,除了自己玩 DAW外,追蹤訂閱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找到氣味相投的同好者組團交流,讓尚未出名的創作人多一個曝光的管道。

DAW 網頁版資源這麼豐富,覺得可以把閒置已久的~~ Chrome~~ Chromium OS 再拿出來玩。

#DAW

曆舊年前,用不到二千元台幣購入一台 Worlde Orca 25 Midi 鍵盤,以稍平息自己過新年想要買玩具的消費欲。

較之發展至少有四五十年以上的歐美日電子音樂設備主流大廠,這家 Worlde 相對年輕,創業至今 20多年。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 WorldeMedeli大概是(我所知道)少數幾家試圖在代工之外企圖發展自家品牌形象與產品自主設計的中國電子樂器廠商。

這兩家中國電子樂器製造商中,Worlde 規模與知名度大不如 Medeli美得理,但其產品線種類似乎不輸後者。光是以動物命名的 midi 鍵盤系列 Panda, Tuna, Blue Whale, Whale, Orca 就各自有25鍵 48鍵 61鍵 88鍵等產品可選。

在價位上,Worlde 售價大約是美日廠牌同等規格品 ½~1/3 ,其主打市場應為消費能力較低的開發中國家(東南亞、拉美、東歐等)。至於設計感與產品品質嘛,因為沒見識過其它專業知名品牌 Nord, Roland, KurZweil ...等貴桑桑的鍵盤,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用這種等級的就很滿足開心了。

midi keyboard 直接透過 USB type B 接口連接電腦或手機平板(供電與接受input訊號),無需驅動程式,都可以順利地在linux mint, ubuntu, windows , Android(LineageOS), iOS 等作業系統中使用,至於感應力度觸感,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啦(其實是分辨不出來)。

至於學習玩DAW 是否真的需要用到外接的 midi keyboard ?答案: 非必要,但有也不錯。很厲害的玩家可能要求更高等級更多黑白鍵(25/32 大抵是他們外出旅行備用的臨時款)、更多片節奏板的器材以方便輸入,但高手大概用電腦鍵盤就可以在 DAW 演奏即興。至於弱弱的肉腳新手呢?買個 25 鍵/ 16 pad midi keyboard 偶而當個玩具試試也就差不多到此為止,畢竟沒什麼天賦也不認真練習,再好再貴的器材都派不上用場啦。

#DAW, #littlethings

話說這陣子都在桌機上摸索一些音樂或聲音製作(合成器)軟體,而在玩過 Milkytracker 之後,才猛然察覺原來自己對於音樂製作軟體都很肥厚腫脹得在高階配置電腦才能運行的印象實在是大錯特錯,在此行動數位當道的年代裏,更應有不少適合行動裝置系統的應用可玩。於是又開了一道手機版數位音樂軟體的學習視窗。

這陣子下載使用的 DAW for Android 有:

  1. Caustic 3
  2. Bandlab
  3. Music Maker Jam
  4. G-Stomper Studio
  5. FL Studio
  6. n-Track 9
  7. ORG 2023

本文將就其中第一項 Casutic 作點介紹。嚴格說來,Caustic 應歸類在製作聲音的合成器軟體,其收錄了不同演算方式與聲音類型的合成器。但因為它也有音序功能(Sequencer),可以把合成器的聲音化為長短音符構成 pattern (小節),再將不同 patterns 串接成一支完整曲子。(合成器製作出來的單一音色可以透過聲學基礎物理的頻率變化規則來調整該音色的高低,例如鋼琴的中央 A4 (La)頻率為 440Hz,其高八度 A5 則翻倍成 880Hz, A3低八度則對減為 220 Hz,按照此規律來調整音色之頻率,就可以作出十二音階。)

Caustic 官網的使用教學文件作得普普通通,但其示範影片卻是感人,其中最舊的影片發佈於 2012 年 1月份,也就是說 Caustic 問市至少已有11~12 年之久,我手邊入門初階等級的低效平板(Samsung Tab4 )依然可以安好地執行。更令人動容的是,Caustic 能支援大多數的外接 midi 鍵盤,即便是老舊的梅花電子琴,在利用 midi-usb/micro-usb OTG 轉接頭連接之後都可以順利地驅動 input 訊號(只是延遲狀況有點......糟)。

若想學習了解不同合成器的差異與其對聲音所產生的變化效果,Caustic 或許是一套方便的隨身工具,而我自己並不想深入了解太多太複雜的合成器知識。另一個覺得它還算方便可取之處在於能支援基本 midi 檔案滙入(但還要自行手動配對不同樂器音軌所要套用合成器,當然合成器也可以加載別人作好的現成音色(presets)),故可以拿來玩不同的音色效果實驗,但就無法研究別人的樂器編曲安排了。

#DAW

Linux Ubuntu 版本中有一套為多媒體創作者調配的作業系統 Ubuntu Studio,除了核心系統與桌面環境為 linux ubuntu 外,還預載打包幾組專用於繪畫修圖、直播影片錄製、音樂編輯等創作用開源的軟體包。我在 US 的合成器音序軟體中看到有一款 Hydrogen 打擊樂器編輯器,好奇地下載來玩玩。

Hydrogen 也能在 Windows / Mac OS 安裝執行,我大致地讀了一下操作手冊,方知它雖命名為 Drum Machine ,但也可以載入敲擊樂以外的樂器之樣本音色。

新定義的樂器會自動出現在 pattern 列表上的最後一行,而要載入音色則從 Instrument Rack 編輯區利用 layer /edit layer 來載入聲音檔,Hydrogen支援多重音色樣本疊層,也可對個別聲音再進行簡單合成器 Envelope ADSR 調整,以對聲音作點簡單的變化調製。

Hydrogen 的缺憾之處在於無法支援 midi 音樂檔的滙入,對於沒耐心更沒創作才能譜作音符的我大概很快就會將之捨棄吧。

#DAW

話說自己還沒完全摸熟 Helm 合成器軟體,又一頭栽入 MilkyTracker這個小玩意。

官網上說,MilkyTracker 最開始是為了掌上型電腦 Pocket WinCE 所開發的音樂編輯軟體。遙想當年,我也曾經是 PDA 的愛用者,從 palm, Sony Clie, 到最後一台 Win CE(忘了是哪一款廠牌,只記得是網路買的二手貨) ,最後終於在 2010 年左右被智慧型手機與平板打得 PDA 翻不了身。 廢話講這麼多是因為我非常驚豔於 MilkyTracker 容量之輕巧,在 windows 底下執行檔本身不到 3MB!!! 其它的 DAW 到底是把電腦資源浪費到什麼地方了啦。不知為何 MilkyTracker 至今未有 Android/iOS 版,大概是這種個體戶啫好型開發者個人的資源時間有限吧? 後來讀多了一點官網上的資料,才知道這派音樂製作軟體叫作 Music Tracker,是為 Module file 家族的一員, 1980 年代的電玩機的音效音樂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一開始玩 MilkyTracker 最不習慣的是它計算是 hex 十六進位制(逢十六進一),如果是四拍子的節奏或許還好推算:把一小節當成由十六等份,但三拍子/三連音該怎麼辦呢?

同樣按照學習 LMMS bassline 的方式,練習鍵入一些基本的鼓聲節奏,習慣其操作或背熟一些快速鍵後,就能感受到它透過電腦鍵盤快速編輯修改的方便。

我覺得 MilkyTracker 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還內建了合成器功能(sample editor),使用者可以從最基本的聲音波形來調制自己想要的音色。對合成器新手而言,其不失為一種學習認識基本波形音色與過濾器效果的起點。但由於 MilkyTracker 程式本身的輕巧,其聲音波形樣本在音度變化時就會嚴重失真,例如我從 Free wav sample下載了鋼琴聲(取樣自 Yamaha-EX5-Stereo-Grand-C4),除了中央 C 還算像樣外,其它音度聽起來就非常”電子化”。

MilkyTracker 雖說能直接透過電腦鍵盤上倒數第二排與倒數第四排的英文字母輸入 do re mi fa so la si 七個音階,但要如何支援外接 midi 控制器呢,其官網說明書如是:

  1. windows 可點擊應用程式視窗左上角以出現偏好選項,在其下設定 midi 來源
  2. Linux: Enabled by default if available on the system. See the Linux readme for details. (但找不到 linux 安裝指引文件)

後來查到方法是:透過 aconnect 指令

aconnect -li

i 大概是 input ,輸入上方文字指令可以顯示目前電腦有哪些 midi 資源

aconnect -lo

o 當然就是 output

aconnect 20:0 14:0

假設要使用的input 來源序號是20, 輸出訊號為14,就打入上述文字完成串接就可以順利地利用外接 midi 控制器作輸入來源。aconnect 也有圖形介面 aconnectgui,但我覺得不是很好用。

#DAW

學習試玩 DAW 之後,發覺自己似乎不得不去了解一點合成器的基礎觀念,先是重看了一遍好和弦對於合成器的入門介紹:

  1. 15 分鐘內,一次就搞懂「合成器」!
  2. 關於「合成器」,10 件你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上頭兩支影片雖然至少看過兩遍,但仍然一知半解,接下來的動作是安裝了幾款網民們推薦的免費版合成器軟體大抵有:

  1. Helm
  2. Dexed
  3. OB-Xd
  4. Sinnah Synth
  5. Odin 2
  6. ZynAddSubFX

........

這一堆合成器軟體介面一個比一個複雜花俏,有的可以發出聲音,有的卻無聲無息,搞了半天自己仍然不得其門而入。後來找到 Mad 大大熱心翻譯整理的〈免費合成器 Helm 中文說明書〉,透過他的解釋除了認識其操作介面符號之功能作用外,更是了解合成器對聲波聲頻控制改變的效果與結果。有了專業者本地化的文字說明,大大地減輕我這個聲學音感白痴的學習壓力,自己也可以實地操作各種轉鈕、波型頻率變化來真實感受到底會發出什麼不同的聲音,其差異何在。此刻再回頭看好和弦的兩支介紹短片,這才有了一點通透感:啊,原來合成器就是讓人可以”製造、操弄”聲音波型(其背後另有物理原理、數學公式、不同演算法套用),整弄出一種自己想要的音色。

Helm 作為跨平台的合成器軟體,雖說也有 windows 版本,但在 R400 筆電/ win 10 試著啟動卻會自動崩潰,倒是在 linux mint 執行相安無事。我覺得 Helm 最適合初學者的原因除了有上述中文版的入門聖經外,還因為它能支援電腦本身鍵盤作為輸入音效的控制器。有些合成器軟體(ex. OB-Xd),就非得要透過外部 midi 控制器才能輸入音訊(還是我太笨找不到它如何透過電腦鍵盤輸入聲音訊號指令的方法),感覺就很麻煩。

#DAW

網際網路搜尋引擎輸入 DAW for linux 關鍵字後,在一堆評比推薦的網頁中,找到一款開源的 Rosegarden音樂製作軟體,其網頁上寫說其特點是更方便支援 midi 電子樂器聲音輸入, 聽起來好像蠻符合我的需求(?)。因此立馬來試試:Linux mint 透過軟體中心安裝 rosegarden,啟動此應用程式後,果然在其 midi devices 選項下看到已連接電腦的電子樂器。若要透過外接的電子輸入音符,則讓某一音軌開始”錄音”(recode)即會把電子琴所彈奏的音符記錄儲存下來。

但令人不解的是,Rosegarden 雖然能無痛地連接驅動外部 midi 控制器,但卻無法直覺地讓電腦的音效卡與喇叭(反倒是可以把外部 midi 作為音源輸出器),詢問過大神 google 得知得再透過 QSynth 來決定使用的 soundfont 與音源輸出的端口。但為何要這麼麻煩,Qsynth 到底又是何方神聖,自己也弄不清楚 Orz。

經這一番折騰,終於把 Rosegarden 音軌的聲音順利地透過電腦的音效卡喇叭播放出來。試著錄下最近練習的 Streabbog No.63 第一段旋律,再聽聽回放,果然能發現自己在彈奏上的許多問題,這是彈琴當下無法察覺意識到的毛病,就好像有人說利用攝影機錄下自己的演講,然後再透過影片的檢討來有效糾正自己的腔調、語氣、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的缺點。現代人學樂器不免開始碰數位音樂工作站軟體,大概不脫要自己錄音檢討或分享散佈之類的動機吧。

Rosegarden 為人稱道的優點除了外接(電子)樂器的方便,它還自帶樂譜製作與樂譜辨識功能。在 notation 模式下,它會出現五線譜與音符表,可透過電腦鍵盤打入音符,這就有點像打譜軟體musescore ,但比起後者 Rosegarden 又多了 synthesizer 外掛,我的理解合成器可對聲波進行操控調整,應該就像 photoshop、GIMP 可以把照片加上濾鏡魚眼去背等等效果。不過目前我還不會使用 synthesizer ,就姑且把 Rosegarden 作為錄制自己樂器練習的音樂軟體吧。

#DAW

幾週前好不容易把兩年來斷斷續續摸索數位音樂工作站軟體 LMMS 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方才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還有哪些糊里糊塗不明白的地方。

在 LMMS 學習到的是利用節拍編輯器(beat/bassline )來對曲子/旋律的拍子節奏作安排,但關於混音、取樣、合成等等課題自己仍然一無所知,因此打算再利用另一套網友們強力推荐的開源數位音樂工作站軟體: Ardour 來認識數位音樂製作所能所應處理的課題。

在 linux mint 安裝 Ardour 之後,首次打開它的操作介面摸不著任何頭緒,其設計邏輯和 LMMS 大不相同,油管上也沒有一看就懂適合新手入門教學影片。只好回到 Ardour 官網找找教學文件資源。

這份官推的文件還蠻不錯的,作者先鋪陳了一點聲音物理入門,例如 frequency, decibel 看似”耳”熟能詳的字眼,但它們到底在聲波中代表什麼意義?不撿回這點國中物理的常識,那恐怕接下來對聲波的控制操縱就如盲人摸象吧。為此又找了一份基礎物理學教材,復習了:

  1. 頻率(frequency, Hertz) 為每秒聲波振動次數,其次數越多則音調越高(鋼琴C4的頻率約為 261.63 Hz, 而其高八度 C5 頻率則為其二倍 523.68)

  2. 分貝表示聲音大小(和”能量”/功有關)

  3. 聲波形狀則決定了音品音色,無怪乎好和弦在合成器入門影片裏,要花不少時間介紹基本波形。

再回頭認識 Ardour 的操作介面,忽然間明白了 Ardour 的功能設計似乎更像是進階版的 audacity ,使用者滙入聲音或 midi 後再透過一軌或多軌群組的調校與非線性剪輯來錄音編曲作樂。

#daw

繼頭一兩天認真地讀了《LMMS: A Complete Guide to Dance Music Production》,第三天雖繼續照著教科書依樣畫葫蘆卻有些茫無頭緒。

在摸索各式舞曲節拍之際,忽然想起前段時間曾從 Virtual Drumming 下載列印一些基本曲式鼓譜。翻出上述資料按著鼓譜指示,試著在 LMMS bassline 音軌中點錄下 Rock, Dance, Funk 等基本曲式的鼓聲組合節奏。

例如迪斯可的基本鼓譜長這樣: (看懂各式鼓鈸打擊樂器在樂譜表示代號)

Disco 基本由:大鼓、小鼓、Closed HiHat 組成四拍子節奏,轉換到 LMMS bassline 編寫如下

嗯,當自己在長串方格陣點擊安排要下鼓聲的拍子,就會更深刻地體會到所謂電子音樂的準確,任一種鼓聲套件就會必定地出現在所被安排的拍子上如實現身。而真人打擊爵士鼓可能會失準出錯或偶而即興激情一番。

原來我還真無法欣賞喜歡電子舞曲的樂風,還是重拾鋼琴鍵盤古典樂的學習,早早放棄數位音樂製作之夢吧。

#D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