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ened underpass

寫一下入手 Korg B1 電鋼琴 一個月以來使用感想。

為了能多親近 B1,拆解掉原本放置電鋼琴與電子琴的角鋼層架(90cm H x 120cm W ),讓出空間把 B1 直接放在 X 琴架省去搬上搬下的麻煩。我所調整的 X琴架高度大約是65cm(琴鍵到地面)椅子41cm高。據說傳統直立鋼琴的高度是 75~78cm/琴椅高度為 48~55cm,雖然位置偏低身體手臂與琴鍵差只有24 cm,不過這樣的高度自己彈起來還蠻順手。

平日最主要用的還是放在電腦桌底下的61鍵 Casio CTK3200,(因為可以一邊彈琴,一邊”順便”看個影片之類的XD)。乖乖坐在 B1 前面的時間並不多,接觸時段還是落在週末六日最長不會超過30 分鐘,所以一個月算下來接觸 B1 的時間大約不到 5 小時 Orz。

第一次試彈 B1 時,心想:哇靠,這就是稍接近原傳統鋼琴敲擊琴鍵的重量觸感,畢竟自己幾十年沒機會摸到真鋼琴了。相較於彈電子琴輕鬆出力,彈 B1 的確更吃力道,沒科學根據憑感覺大概就是要比平時多出 2 ~ 3 倍的力量吧。換另一種說法,用 B1 練習大約十來分鐘後手指與手臂會感到”累”與”酸痛”,在電子琴上再怎麼”用力”彈也不曾出現如此感覺,此時才知曉別人說的琴鍵輕重與出力技巧的差異。

至於音色方面,嗯... 其實我不太能聽出好壞 (默),只是玩了一下右邊最高音有點新奇,畢竟在61鍵的電子琴沒什麼機會聽到如此高音。

B1 是一台純粹的電鋼琴,無法接電腦作什麼 midi 編曲或音符輸入,也沒有電子琴合成器多樣的樂器模擬音色、自動和弦伴奏、曲式節拍提示等等複雜功能。(它的說明書只有一張紙正反二頁!!)

我自己對電鋼琴的接觸貧瘠沒彈過其它機型,無法妄語更細節的評價,倒是讀到幾篇樂器商詳細的介紹,包括 B1 與其它同級產品(Yamaha P-45、 Casio PX-160)的比較。

Korg B1 / Yamaha p115 比較

自己只想練初級鋼琴小曲自娛,Korg B1 電鋼琴大概就是我的極限了吧。

#keyboards

翻一下NGO推進器文字記錄,推特帳號 @NGONewsTW 曾在今年初莫名地被 twitter 認定為機器人垃圾發推帳號遭到暫時停權。時隔十一個月不足一年期,此帳號又莫名其妙地於十二月中旬再次被停權。這一波停權操作不知是否要美國大選風波中的社交平台言論審查緊縮有關,我個人猜測應是與推文內容無關,因為手上兩個帳號都無顧受到波及,自己私人帳號根本已極少使用,遭誤判有罪受到限制,只須透過手機傳送驗證碼很快就可恢復正常使用。照理說 @NGONewsTW 也應該可以透過手機驗證解鎖,但偏偏我當初所留的手機門號(雖為預付卡號,但明明是有效的號碼)不知為何一直無法讓 twitter 發出驗證請求,只好以申訴信方式漫漫等待 twitter 的人工回應。

依前次經驗,申訴回覆至少要一週以上,故期間研究一點未來撤退或分散風險的替代方案。因為鄙人能力有限,還是得透過 IFTTT 居中協助操作,主要參考文件來自Twitter 同步到 Mastodon 的解决方案

目前試過 1. RSS + webhook (via IFTTT)–> Mastodon (成功) 2. Youtube (new video of subscription) + webhook (via IFTTT)–> Mastodon (成功) 3. tweets (new tweets by specific user) + webhook (via IFTTT)–> Mastodon (失敗) 我猜是因 twitter 目前被停權限制的原因故無法設置觸發器

算一算當初在 IFTTT 製作了近 300個 applet, MS power automate 則約 100個流程,如果真的要從新來過,改以 Mastodon(https://g0v.social/@twngo) 為主,實在是件令我崩潰的工程。

週末在家裏練車尼爾599 N.44 後半段,但總覺得最後倒數第二小節的指法超級不順—— 大姆指彈了C6 的 D之後立即變換成第四指無名指彈C(而 D之前是 C5 AGFE 四個十八分音 ) ,心裏很是狐疑,但仍然傻傻按照樂譜標示的指法亂彈了幾回。後來終於受不了便求助於油管阿貞老師解惑,方留意在此前一小節即出現了”8.................” 的符號,它意謂著在....... 底下的音符都要自動升高八度彈奏,而我之前的彈法並未依指示將 C5 昇高為 C6,無怪乎有著嚴重的彆扭感。

故正確音符乃本行第二小節的第二個音開始就要向右移八度音,第三小節是 C6-AGFED(指法54321)再換到第4指彈C6-C,如此就右手手指與音符就順暢容易多了。

雖然這支曲子還不能算完全攻克,但當明白之前的不順是因忘記高八度音標示造成的錯誤,有了正確解答開示,心裏也莫名地跟著暢快,這大概是這一年來學琴的某些樂趣所在吧。

#czerny

因為入手了 Korg B1 電鋼琴,心裏開始有壓力不能辜負自己,本週起每天再繼續跘跘磕磕地勤奮練琴(但卻是利用 CTK3200 作練習 Orz)。

回顧一下之前留在此處的記錄,大概就是車尼爾 599 練到第 43號(6月12日),布爾格彌勒25首練習曲練不到第6號(晃眼已是五個月前)。

上週先利用已彈過的車尼爾 599、布爾格彌勒練習曲暖身,昨天開始勉強有了一點新進度: Czerny599 No.44

據車尼爾表示,43~57 主要是針對休止符號的練習,所以44號雖看似簡單,但是要練八分休止符( γ )並不容易,如何與跳音/斷音/斷奏的表現有所區隔於我是個難題。

前兩天忽然有所感,如果每天至少能背住 10個小節音符,那麼一年下來不就有 3650小節,算一下布爾格彌勒25首練習曲全部加總也不過 900個小節左右。但每支曲子小節的複雜度與塞進去的音符數大大不同,所以這10小節的功課並非天天可吃片蛋糕容易。

#czerny

前些時重溫 Dervish 現場音樂演出, 連續聽了油管上幾個不同版本的 Josefin's Waltz ,它是首曲調簡單旋律優美的華爾滋,看得我莫名想再學個小提琴或手風琴.....我果然是好高騖遠的神經病,竟捨近求遠地不知直接先利用手邊的樂器來學好這支調子。稍後從網際網路找出此調樂譜,在鍵盤練習試彈。

這支調子在 The Session (資源豐富,很棒的愛爾蘭傳統音樂站)上目前有 8 種樂譜版本,都是由會員自行(聽寫打譜)上載提供,故其中有些不正確或不符正式樂理規則的錯誤。我自己彈練是依照下方版本,結果每小節的拍數和曲前的節拍標示不一至、最後一小節竟只剩下半拍、找不到曲子結束的符號標示....... Orz

用 Casio CTK3200 ,右手按樂譜音符走,左手則按和弦標示,試試和弦不同組合方式,例如每小節一起下三個音(沒變化太呆板)、每一拍一起下三個音(勉強還可以)、第一拍先下第一個音第二三拍合併第二與第三個音、每一拍下各彈和弦的一個音等等伴奏。最後覺得最好的方式應是左手第一拍先彈和弦基調音,二三拍再一起下和弦的2,3疊音。

調子練熟之後,試著改變主旋律樂器(鋼琴改換成弦樂器小提琴或風琴音色)並加上機子本身內建的華爾滋節拍伴奏。一番嘗試下來,個人最喜歡手風琴音色,特別適合這支曲調本身一種溫柔綿密的感覺。

是說如果拿鍵盤樂器來彈奏這類民謠,似乎正統古典鋼琴就不必練到太深太難太複雜的程度 XD 。不過以愛爾蘭傳統音樂或克爾提克(Celtic)傳統音樂曲式reel/jig 等,似乎就不太適合在鍵盤樂器表現。

上週六有事需到台南一趟,”趁機順便”和賣家面交帶回一台二手電鋼琴 Korg B1。總算了卻自學”鋼琴”一年多來的最大心願:擁有一台較接近傳統鋼琴觸感的 88鍵電鋼琴。(是說近二個月都沒怎麼積極練琴,但就是莫名地充滿了買琴的欲望....)

先說說自己過去幾個月來,尋尋覓覓電鋼琴的候選條件

  1. 非台灣、中國無名二手貨,找品牌產品以便來日較易轉手出讓
  2. 之前已買入 49, 61, 76 等不同鍵數的 keyboard,這回一定要”買足”88鍵,至於琴鍵的力道觸感倒是不太在意,畢竟以自娛為目的,不講究正統古典鋼琴所強調的強弱表情。
  3. 丈量過潛在家中擺放位置,決定不需帶原廠木製琴架,否則太佔空間。
  4. 預算不超過 20,000 元台幣。

候選名單大概有 Roland FP30, Yamaha P115, Kawai ES1000, Casio PX100...。較想試試本家就在製作正統鋼琴的 kawai 或 yamaha,故以電子產品為主打的 Casio 暫不考慮。

想是這樣想條件隨自己亂開,但最後買入的卻是 Korg B1,一台從未出現在名單卻意外出線的選手。所以說,買二手中古琴真的是要靠緣份啊。

決定買 Korg B1 前,研究一點其基本資料,方知 Korg 創辦者日本老闆加藤孟 原是開夜店玩電音的前衛文青,後來有興趣自己搞電子樂器開發各式合成器、混音效果器等產品。比起 Casio, Korg 的產品線單純許多,比起1972年成立的 Roland,Korg 又老成一點。

為了扛回這台長 132cm x 34cm x 12cm 重量 12kg 的大玩具,勉強先用 Roland E-36 61鍵合成器的提袋(約 100 cm) 塞入琴身 ¾ 長度,再將其直立架放在折疊式行李推車上,從台南市東門教會一路搭公車、火車、捷運、推車步行回家。 這裏不得不誇一下小北百貨最便宜 299 元小推車幫了大忙,以及台灣城市裏方便的無障礙設施。但即使只是抱著上下車、短距離步行拉推,全程兩三小時交通時間站走坐,回到家還是累得恨不得身體可以翻面,背部肌肉酸痛了老半天 。

最後,不能免俗地把其它小伙伴們一起拉出來拍張全家福,從上到下分別是: 88 鍵 Korg B1, 76鍵Casio WK-110, 61鍵Casio CTK3200

(因為畫面塞不下,Roland E-36 與梅花電子琴就沒出現.... )

彈久一點之後再另篇寫使用心得吧。

#keyboards

今天為手上幾個快到期的網域名延長一年的使用權利:

過去一年沒再弄什麼新網頁小計畫子網站,連自己的部落格都很少更新 Orz,但繼續保留著這幾個網域名的使用權利還是有其必要(莫名的尿性堅持)。幸好經管 info, xyz, org 三個域名的註冊局們 並未太激烈的調整 TLD (top-level domains)價格。印象裏前年買入 twngo.site 的使用年費約 4~500元,但只隔一年就調漲到 1015元台幣,這種莫名的價格劇烈變動,就是去年年中 org 原註冊局(Public Interest Registry, Internet Society 所轄 )宣佈將轉售 org 經管權給 Ethos Capital,讓註冊 org 用戶非常擔心並發起一連串阻檔此收購行動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契機也引介我去年年底順手註冊了 twngo.org ....)

最後,之所以挑在今天處理此事不是湊什麼光棍熱鬧,只因剛好今天是信用卡新月份計帳起算日,先消費後享受付款時間可以拖久一點而已XD

呃,這篇日記實在寫不出重點沒呼應主題,卻能拉拉雜雜地寫好幾篇... Orz

回想過去一年來,練琴最大的樂趣應該是一種”攻克”的心理吧?相較於由父母代為決定的孩童,成年人學琴的優勢在於自主動力,但時間安排與生理潛能遠不如小孩兒。而我想學琴的動力是什麼呢?其實根本沒什麼特殊動力,只是想找一件看起來稍為高尚的消遣來打發時間,正因為欠缺明確動機與目標,熱頭過後一切就封印起來好像沒發生過。君不見我在今年上半年記錄了一些自己練習的進度與感想備忘。接下來撞上一點瓶頸,就鬆懈下來,結果練習曲目的進步就卡關不前了.......。

之前一再提過,學習樂器有什麼樂趣的話,於我最大的亮點在於”攻克的滿足感”——從生澀笨拙到有模有樣。每當然所謂的有模有樣也只是自愉自嗨的程度,無法半正式地在外人面前獻醜。而其它附加的理由大概就是不知不覺中的消磨時間,而且是看起來很正當很優雅地殺時間。

總結學琴一年進度: 1. 拜爾鋼琴 100號 左右 2. 車尼爾 OP.599 11~40號 3. 布爾格彌勒練習曲 1~6 4. 哈農指法練習 1~21號 初級

練琴工具: 目前主要使用 Casio CTK3200

嗯,練了一年雖然沒什麼進展,還是希望自己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keyboards

雖然小時候曾有一點鋼琴(鍵盤樂器)基礎,但中年想重新學玩樂器一開始的選項是吉它而非 keyboard,方法是透過 youtuber 線上影片教學。網路主流化後的21世紀第二個世代,透過影片真人示範效果比之死板板”紙上談兵”的和弦圖示要好上許多。學吉它對新手而言,最大的樂趣在於”自彈自唱”,也就是自己的聲音為主旋律,用吉它來伴奏和弦,但我更偏好純粹由器物(非人聲)發出聲響,於是很快地放棄決定轉回鍵盤類樂器。

重新接觸鍵盤類樂器時,手邊只有一台 20多年前從網路上買來的 49 鍵梅花電子琴。既然前番折騰弄清自己玩音樂想接觸的是古典樂,便聽從主流鋼琴教學意見,決定由拜爾鋼琴教本練起,自去年十月中旬居然就用”國產學步車”開始。再稍後陸陸續續買入 Casio WK-110、CTK451、CT640、CTK3200、Roland E36 等五部二手電子琴。

對於學”正統古典樂鋼琴”的人而言,電鋼琴已經不太能入其眼了,更何況是廉價老舊的電子琴,此其中主要差異原因為:觸鍵/反作用力對聲音強弱表現的控制、數位模擬音效與琴槌擊弦震動音板等實物打造的音波,因此拿電子琴來練鋼琴古典樂譜在正統人士看來是不倫不類非常不可取的作法。

我所用的練琴配備不上道,因深知若衝動投入上萬元買入一個不常使用的擺飾,最傷的不是荷包而是日後如何處理此物件的麻煩。故心中的打算是先用二手電子琴來練習手感(X)指法(O),如果能堅持十二個月每天每週真付出時間練習的話,就能理直氣壯地買入電鋼琴。但這個(電)鋼琴許諾卻在臨近倒數一個月左右遭受考驗,自己近鄉情怯地失去了每天玩琴的動力。

#keyboards

無意間留意到自己正是去年十月底這段時間點,買入了一台二手電子琴 Casio WK-110 算”認真”重拾觸摸黑白琴鍵的樂趣。最近二週沒再天天練琴(根本是想都不想碰琴),寫下些許文字記錄整理重溫過去這一年來學琴的點滴,或許可以幫助自己找回玩琴的樂趣與熱情。

小時候曾經學過一兩年的鋼琴,程度大概就是拜爾練習曲彈完要進入小奏鳴曲的階段,之後在國中時期又學了一年左右的電子琴。在 PTT 鋼琴版上有許多六年級世代童年階段有過挨鞭子痛苦學琴陰影,我想那大概反應了 1980~ 90年代台灣經濟表現優異下,一些新冒出頭的黑手變頭家家長對於下一代孩子教養氣質(或者更直白”階級上昇”)的期待吧。

成年自己有了所謂經濟能力後,動過幾次玩琴念頭,但只買得起入門級 Casio 随身電子琴,感覺又再次反應現在這個時代 2020 的崩落與階級流動困難。回想起來對所擁有的第一台 Casio 電子琴印象非常模糊,當時大概是 1998~2001 之間,自己第一份工作後在大商場買入的隨身電子琴。隨著在外地租屋搬家的飄搖,這台琴也不記得送給了誰。那算是第一次試著重新接觸樂器,但成效不彰,印象裏沒怎麼練習把玩,不了了之。等到再次學琴,夙忽已過了近廿載。

#keybo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