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复杂的和Caltech相关的情感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有种要blow up的感觉;如果不把这些思绪从脑袋里抽出来放到我的冥想盆里,完全不能静下心做任何事。C说我有这么多emotion,是一种“活着”的感觉;downside就是有时候不能handle这些emotion。🤷🏻‍♀️或许我就要接受这就是我,从小我就是这样。


之前联系的Caltech教授L邮件告诉我她的funding情况改变了,她可以support我,不过她还是想要我暑假先去Caltech visit一下,给个talk,讨论些research,同时和她课题组的学生social一下。我很开心爽快地答应了。虽然还没有正式offer,但是就算是把这当作一个interview我也很满足了。

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还清晰地记得2014年2月13日我第一次到美国来面试就是去的加州Pasadena。 第一次坐美联航飞机飞了十多个小时,当时飞机很空没有坐满,我晚上在飞机上吃提供的冰激凌吃得很开心。飞机飞到LA上空,我开始看到美国西海岸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内心无比激动。拖着24寸的行李箱带着一个多星期的衣服,走出机场的自动门,22岁的我的一个人的探险开始。那个不知道怎么在LA机场找到super shuttle的我,第一次找人问路要把英语在脑海里转几圈:我说Hi, this is my first time coming to the US. Do you know where is the super shuttle? 我还记得我坐在shuttle上面,看着shuttle不停地把客人送到不同的目的地,暗暗地着急不知道我能不能到目的地。当shuttle停在了Hilton Hotel外面,司机小哥帮我把行李拿下来,收费30美元。我拿出了一张百元大钞不好意思地说I am sorry I don't have changes for tips. 小哥两手一挥说no problem。

2022年或许我还是会飞到LA然后坐super shuttle到Pasadena。类似的目的—面试,而我会不得不百感交集。

2014年在Caltech面试两天,我却待了四天,因为之后间隔几天要去其他学校面试。那中间的几天,每天我都去Caltech的campus走走停停。小小的校园我前前后后不知道走了多少遍。我想象着,这就是我尊敬的教授们每天待的地方;我想象着,如果我能被录取,以后作为graduate student科研做不出来的时候,就去坐在草地上去仰望天空—我从来都是怕脏不愿意随便坐在地上的,但是Caltech的草地我一点都不介意;我一遍又一遍回想着面试前后接触的教授和graduate students,我觉得一切我都好喜欢好喜欢,我好想好想被录取。

2022年L说她会安排两天的full day activities。我想我也仍旧会抽出一个人的alone time,去Caltech的campus,去享受我能和Caltech独处的时光,就像我8年前在校园里和Caltech的松鼠对话那样。我不是诗人,却想起和体会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2014年整个美国之旅的十天以我收到Caltech的拒信结束。飞机从美国起飞的时候是Caltech系主任给我发邮件的时间。过了十多个小时,飞机降落在上海,我在上海的亲戚家看着拒信,好像丢了魂一样,一个人哭了一晚上。给我见到的几个教授发邮件,P、E、L,他们每个人都回复了我;每个人都很nice。

2022年P还记得我,我和E合作过,L在我博士committee里看起来也很有兴趣给我发offer的样子。


我对Caltech(的教授)的感情从何而来?

这些我零零散散地以前都讨论分析感慨过。

我想我一直没有怎么说的是L。 (一) 本科的时候听说L的故事,她在国内长大,因为做的一个工作联系上E,然后E去了一次国内,并邀请L去Caltech做博后。L在那期间做出了很漂亮的里程碑式的工作,然后和E结婚了,之后独立成组。

那时我是羡慕的。亲密关系上来说,我一直也是追求想要在学术界找到契合的另一半。从中学时候我的暗恋就是如此。学术契合,对我来说是亲密关系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在本科的时候在网上搜索L和E就看到了很多对他们故事的杜撰。那些网上写的故事不堪入目,对我来说,那些故事是对我眼中的这个因纯粹的学术追求产生的情感的侮辱和亵渎。我没有在意。而且在我2014年去Caltech面试的时候亲自和L接触,她的谈吐和气质就更让我折服了,何谈那些网上的谣言。

2015年我博士第一年结束第一次参加领域内的会议,酒店里同住的是一个比我高几届的其他学校的一个师姐。她说她有认识的人和L曾在国内一起工作过,证实网上说的那些L和E的感情相关事情(离婚etc.)是真的。我第一次震惊。但是几天后,我对师姐说,就算有些故事是真的,我还是不能接受别人对他们这样的评价。

(二) 除了亲密关系,L身上还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 我是一个没有背景的人:本科国内985,带着自信和自卑去Caltech面试,和其他去Caltech面试学生比较,我就是从一个野鸡学校去的。我想不到我可以有机会去Caltech面试,在那之前我甚至想不到我发给Caltech教授的邮件会得到回复。L不是清北毕业的,但是她是热爱科研的,她内心有passion,因为她喜欢科研并且主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其他的机会得到伯乐赏识。而且对于她在独立成组之后的科研成果,我和她课题组学生一直有接触,我知道是和E独立的。 我觉得我从本科开始就一直把L放在心里像一个role model,而且是女性的role model。她让我看到一个国内出身的不是清北的学生,一个喜欢科研的、有passion的学生,有出国接触、做很好的科研的可能。而这种passion,正好echo我的内心。我尊敬喜欢L组内长程的对难题的挑战,也只有passion和perseverance能够在一次次困难失败之后做出漂亮的成果。

2019年暑假中文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学术八卦热,尤其是国内的知乎,有人把L和E的事情放在网上,添油加醋,诋毁L和E。几天内讨论话题达到千万浏览量。我看到那些诋毁L成就抹黑L和E人格的话很愤怒。我甚至抹去了匿名去为L和E defend。我是带着愤怒去defend的,然后接受到知乎上很多的恶意。那一阵子我似乎是看到国男就会想到网上的键盘侠然后产生恶心的感觉。我也不知道那些在网上那样说话的人有没有隐藏着的我们领域内的国人。

我心里是很不能平静的。不论这些网上的舆论怎样,L始终在Caltech做着她的科研,她说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不知道L是怎样,她不可能不知道中文搜索是这个结果。或许她心里也有过涟漪,但是她可以依然做她自己。这是我最敬佩的地方,这些外界的评价都没有打倒她。


我老公C和我在同一个博士课题组,那时候遇到他,我内心期待的就是一个人能够和我有对我们领域的研究有共鸣。在知道L和E的故事和别人的评价之后,我内心是有害怕的,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和C。最开始遇到C,我想的是“如果能和C合作一起发文章就好了”;后来我们co-author的文章发表了还拿了奖;但是我现在想的更多的是,我只想和C在研究上有更多距离,更独立,因为不知道外界会怎么评价:我不愿意做谁的附庸,也不愿意谁做我的附庸。我想,我的这些感受,L一定懂。

有意思的是,C不久前收到E的邮件,邀请也去Caltech visit一下,看看博后的可能性。我和C本没打算一起去,之后我们分别收到L和E的邮件,confirm我和C会分别独立地被L和E evaluate,而不是一个two body problem的问题。看到L的邮件,L还分享给我她和E之前为了证明独立做的一些选择。虽然有想去convince我们的嫌疑,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温暖,因为我觉得我和L和E有太多太多connection,一种相信会被理解的感受。

【如果在一个不用担心这些外界评价的世界,或者是我不去想要独立证明自己的世界。如果我和C都拿到了offer,我work with L,C 跟 E;然后我们再合作会不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呢?2 couples in one paper 想来还觉得有意思呢】

写到这里,内心觉得有些平静了。


今天看到L课题组本科生的linkedin,看到Caltech金光闪闪的履历,我以为我很自信了,没想到还是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觉得我不deserve。C point out说我是imposter syndrome又犯了,先去Caltech然后会觉得自己deserve的。

是啊,你看,你的passion就是你的财富啊,连老板这个这么钝感的人都终于用driven来形容你了。 这个过程,这个journey,甚至这些比较产生的痛苦,都是我人生journey的一部分呢。

#Personal #SelfExploration #ResearchJourney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ve a comment,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Mastodon @bios@moresci.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