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

刚才又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情绪起伏。起因是因为为一个book chapter做review,然后突然不知怎地联想起6年前qualifying exam的时候A课题组一个学生给我写的draft的评论,还有一些邮件讨论。于是我到邮箱里挖出了6年前的邮件,重新又看了一遍。

那时候2016年我博士二年级,有很多背景不match等等的原因让这个qualifying exam对我来说难度特别大。我很努力做了很多文献检索,但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in vitro transcription rate测量的方法。于是我问A课题组的学生J,说我找了很多文献都没有找到想要的transcription rate测量的方法,我找到的很多都是XXX方法,但是我不想用这个方法;如果你知道其他的能不能告诉我帮我一下。他回复我的邮件是,他有一个hard time understanding为什么这个很难找,他就随便把transcription rate assay放在google里面都找到了一大堆,他说一点点digging你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方法。他最后结束这封邮件用这样的话: I know quals can be overwhelming, but learning how to find these answers is a crucial skill not only for your quals but for the rest of your PhD.

我当时是把他说的那句话非常take in to heart的,这句话在我看来其实很judgemental。如果要说找实验方法,可能我唯一没有在第一封邮件里面说清楚的是我想要in vitro的方法;他在google里面随便一搜搜到的很多都是in vivo的方法,所以我首先就会排除掉。关键是,他说了他不太理解我为什么找不到这个方法,但是他也并没有想去了解我stuck在哪里,而是直接给了我假设我没有google查,也给了我judgement让我觉得我是没有这个crucial skill的,而他也没有给我任何实质的帮助。

我知道别人没有义务去帮我,所以我那个时候是非常polite的,找人问问题也都特别客气,内心还心怀感恩。所以这些年我一直都没有怎么记得这件事。但是如果要从自我提升,自我疗愈的角度上说,我需要去work through我的过去。我从小长大的惯性一直都是把别人对我的评价特别放在心上,尤其是criticism。所以我一直都是越是鼓励我,我做得越有劲越好。但是如果是jugement,我会很受影响。


A,我默默恨了他那么久;现在再看到他实验室学生的邮件,又觉得愤怒了。我的愤怒用thoughts来形容就是,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再回想起我在A课题组和当时几个美国男生打交道的事情,都是特别不supportive的。A和A课题组的人没有给我实质的帮助,给了我judgement,还看着我fail,日后碰到我还说“我以为你早就quit了”。再回想起现在A还要学生去分担我的第一作者,真TM恶心。对共同一作的事情,我现在的愤怒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可能我心里还是想要去报复。我可能在心里是期待我去愤怒的,因为我的愤怒可以保护我不再受到A伤害。我需要愤怒去提醒我,从今以后都不要再和A、A课题组的人打交道。

只看到愤怒还不够,我还看到我心里很多很多的sadness。我回想起高中的时候不看好我的数学老师,还有几个我现在都不能释怀的同学,也有愤怒。我觉得伤感,伤感我这一路有这么多人都look down on me。

好像更重要的,是这份sadness被看到了。我默默地哭了一会,这个情绪竟然就过去了。这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我竟然就恢复了平静,而不像从前的情绪起伏会一直hold on to it很久。

对于愤怒,就像之前在豆瓣上发的“ 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不是愤怒、不是怨恨,而是不再关注不去care。这个人不值得你的attention,不值得消耗你的情绪;这才是最大的惩罚。”这句话是我有感而发写的,再次运用起来倒是不太难了。

对于sadness,我想到的是,可能很多人成功或者不成功的人,都会有被人看低的时候吧。默默积累,总有一天是可以打脸给他们看的(尽管那些人可能根本就不care你);但是风水轮流转,谁知道呢。他们把我踹在低谷,等哪天我发达了,可别来有求于我。可能到最后我还真要感谢这些人给我磨难让我对学生更有同理心、更坚强。


再回到A学生的邮件,还有什么现在的自己可以去defend的呢?他说了一大通没用的之后结尾用learning how to blahblahblah。意思是judge我不google或者google不出来。但是我找了没找到,向别人求助难道不是find answers的一种方法吗?难道by default一个博士生是需要任何资料都自己找自己google,问别人就是没有能力?这真的是培养学生的方式吗,所谓的independent?A的风格就是这样,不仅不给学生具体指导,鼓励独立,而且还用语言上的抨击去给学生设置障碍。也没看到他课题组这几年出什么学术新星。学术界不需要是这个样子的。可惜这种toxic mindset似乎洗脑了我,我现在也还是有这样的余念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toxic的人要离得远远的,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去重塑自我。

#Personal #ResearchJourney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ve a comment,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Mastodon @bios@moresci.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