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Obsidian

看到有人稱讚 Obsidian 為筆記軟體工具的方便好用。顯然自己長年來被”工具”迷惑,明明知道閱讀、寫作思考、行動作為才是硬道理,卻始終按不下好奇心無頭盲目地嘗試這方面的各種應用軟體工具。

例如之前曾經: [[利用 coda 整理讀書筆記 I]] 用 coda 整理讀書筆記 I [[用 coda 整理讀書筆記 II]] 用 coda 整理讀書筆記 II [[Notion 讀書筆記]] Notion 讀書筆記

表面上看起來現在好像是使用 notion 作為筆記工具,但實際上自己對 notion 的依賴不大,更常使用的反而是 writefreely 的草稿匧。因此看到 Obsidian 免費版無須註冊帳號故也不提供各台設備同步與網路發佈功能,自己不免有所遲疑,這似乎不符合當下多數人在不同場合利用多台設備登入”雲端”的操作。

Obsidian 目前僅支援桌機下載安裝而非透過瀏覽器環境運行,手機版尚在開發試用階段。衝著它支援 windows/linux /macOS 跨平台,我決定還是下載來玩玩。 ![[Pasted image 20210625103118.png]]

單從它的寫作介面,似乎和其它的 markdown 編輯工具沒什麼差別,但其最為愛用者稱道的是其”graph view” 功能,透過 tag, 文章之間的內部連結引用等,呈現使用者文件筆記間的關聯強度。因此我下載了在 personaljournal 累積的一百七十多篇短文日記,把這些文件在 Obsidian 稍作初步整理,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的關係圖。(目前的關係仍是以”tag”為主,因為文件搬回到電腦後,還沒能細緻地整理文件之間的聯結。但在Obsidian 底下,要建立內部文件連結很容易,只要打 [[ ]]在雙方型括號輸入文字, Obsidian 即會自動代為挑出候選的本地文件)。其寫作環境預設三欄式的介面下,也可以從工作中文章的右側看到此篇文章與其它文章(曾提及或是出現”關鍵字”)之關聯。

![[Pasted image 20210625103906.png]]

這篇文章即是直接利用 Obsidian 來寫作,再”轉貼到” personaljournal。免費版不提供異設備之間的同步功能,雖然勉強可利用 google drive, dropbox 來自救,不過比較麻煩的是若要發佈到網路上,則文內提供的它文連結與圖片都要再重新整理。

粗粗地使用了半個上午不到的時間,總體而言感覺還不錯(尤其只是純粹的打字、整理文件連結),如果未來長期使用的話,或許也代表 web 2.0 以降用部落格、social media 寫(公開在網路發佈)日記這回事,會再次內縮回歸純個人單機的角落。

#notetaking #Obsi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