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 學習系列: 重回 LMMS
兩年半前記錄自己開始學習 Digital Audio Worksation,原以為這件 任務將自成一個系列,但仍抵不過三分鐘熱度,只完成安裝 Ardour, CakeWalk 後,就因一些軟硬體設定問題自己很快地棄械投降。
這星期又再 n 次重燃熱頭,吸取上回失敗的教訓,判斷自己並不需要學習太複雜的軟體,不如就從 LMMS 回頭溫習相關操作,來了解音樂製作與電腦數位工具之間是怎麼一回事。
十一月底找到這本軟體教學手冊,雖然已是十年前的出版品,但作者音樂製作而非軟體開發的背景,介紹了許多舞曲小常識與三~四十年前類比時代的音樂器材,蠻有趣的。比較觀看網路短片看似一朵花,速食式學習,透過手冊書本則更有動手操作試錯的從容。
學習的第一天晚上,我把照著教科書 ch 3 最入門基礎,在beat/bassline editor 底把一小節四拍子鼓聲組合節奏給作出來,然後聽著這個節奏重覆循環了有半小時(一邊打頑皮鬼電玩遊戲),這才體會到,原來過去聽自己親手敲出來的半成品時間太短,所以連最基本的音符數量時間長度都混混不察。原來 beat/ bassline 這一軌是曲子的節奏,在舞曲製作上其可謂最根本基石,而它的結構就是以一個小節為單位,看看作者要如何安排在這一小節內(若以 BPM 120計 , 則一小節大約有 2秒的時間)運用上音符節拍的數量、用到何種打擊音效,下在哪一拍, 敲擊聲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LMMS 各音軌的拍子小節底下還有一個 piano roll 介面,可以更進一步地控制各音軌的音階、音符長度、調性(pitch)等元素,若嫌滑鼠操作一個一個點手酸或麻煩,則可以利用外接的 midi 直接控制欲彈奏出的音階符號(開啟錄音狀態後, piano roll 介面的 note 就會在方格圖的適當位置上出現。 為此我還特地把廢棄已久的梅花電子琴拿出來作為 input 工具。
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桌面,利用一片約 110 x 32cm 長型強化玻璃與小姪女留下的實心積木弄出高低兩層,以便在 120 x 80 cm 的桌面空間置放入 49鍵小琴、螢幕、喇叭,看起來至少有點業餘新手搞音樂製作的味道。